央視新聞消息,今年我國深海領域又一個大國重器即將上新,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今年將交付使用。
深鉆指的是大洋鉆探。上世紀90年代,中國加入“國際大洋鉆探計劃”。我國科學家汪品先院士聯合國內其他科學家,在中國南海取得高質量連續巖芯共計5500米,為南海演變和東亞古氣候研究取得了3200萬年的深海記錄,這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設計并主導的大洋鉆探航次。
2017年,中國人自己的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開始籌建。四年后動工建造,去年年底完成首次試航,今年4月進入調試和內裝階段,預計今年這個大國重器將交付使用。“夢想號”設計鉆探深度11000米,有望鉆穿地殼、抵達地幔。
據此前報道,“夢想號”隸屬于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由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建造。建成后主要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國際大科學計劃中的大洋科學鉆探任務,致力于打造國家深海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裝備平臺,推動深海科技再創高峰,全面提升認識、保護和開發海洋的能力,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該船于2021年11月30日開工建造,預計于2024年全面建成。船舶總噸約3.3萬噸,總長179.8米、寬32.8米,續航力1.5萬海里,穩性和結構強度按16級超強臺風海況安全要求設計,設計排水量達4.2萬噸,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和海域超過10000米的鉆探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大洋鉆探船。
該鉆探船具有油氣鉆探和大洋科學鉆探兩大作業模式,兼具隔水管和無隔水管鉆探作業方式;擬配置10大類別先進的船載設備,形成涵蓋海洋研究全領域的九大實驗室,并首次配建國際一流標準的古地磁和超凈實驗室,總體裝備和綜合作業能力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其設計和建造,聚焦解決地球深部重大資源環境科學問題,形成了協同攻關、共同建設的大兵團作戰局面和深海科技創新體系;經國內外150余家單位共同努力,通過集成創新和模塊化設計,開展了56項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了水動力性能綜合優化、作業系統模塊布置等10余項關鍵技術,創新集成了兩大控制系統、巖心采集等八類作業系統及30余個子系統組成的鉆采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