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大洋山海工基地材料碼頭順利完成交工驗收,成功打通孤島原材料運輸通道,保障了小洋山北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及配套工程(以下簡稱“小洋山北”)桶式基礎結構預制所需的原材料日常供應。至此,該基地場地基建全部完成,為后續小洋北作業區建設以及長三角港航工程開發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大洋山海工基地位于上海洋山港和寧波舟山港的中心區域,距小洋山北作業區工作船碼頭直線距離僅6公里,是中交三航局為小洋山北作業區“量身定制”的桶式基礎結構專業配套預制基地,同時也是長三角首個集“大圓桶”預制生產、運輸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產基地。
據了解,該基地于2022年7月開工建設,分為水域和陸域兩部分。陸域部分占地面積約10.08萬平方米,配備了預制構件制作及堆存場地、攪拌站、砂石料堆存倉庫等生產輔助建筑物;水域部分則設置了長196米出運碼頭和長122米材料碼頭,可保障原材料的日常運輸和預制構件的高效出運。
據相關負責人表示,“大洋山海工基地還將致力于推動預制構件生產的多元化發展,通過不斷引入新技術、優化新工藝,不斷拓展產品類型、豐富應用領域,靈活應對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為長三角港航一體化建設打造一個集高效、智能、環保于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基地。”
目前,大洋山海工基地正將其核心聚焦于基地北擴計劃的深入實施與智慧化工廠建設的雙重推進,通過優化布局與智慧管控,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綜合競爭力。在北擴區域,兩條生產線將分別延長150米,并各增設4個預制臺座,擴建完成后預制工位總數將達到26個,每月可產出10至12個桶式基礎結構,充分滿足小洋山北作業區工程的進度需求。
智慧工廠的建設與升級,未來將實現從生產線布局到碼頭管理、從原材料存儲到成品運輸的全鏈條智能化優化。通過深化數字化管理與智能排產系統的應用,可進一步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生產效率,保障持續穩定地生產更高品質的預制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