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參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趙衛星,上海市政府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才華,江南造船黨委副書記袁飛鵬共同為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參事工作室揭牌。
參事工作室揭牌前,趙衛星一行參觀了江南造船展示館和數字造船實驗室,了解了公司近幾年的總體發展和科技創新情況,并前往現場調研了在建工程。
據了解,參事通常是由政府任命的專家顧問,為政府決策提供咨詢和建議。他們長期居于幕后,卻出語重要,他們的建議可以直通政府高層,享有“智庫”“智囊團”“政府高參”的美譽。
“參事”一詞古已有之。據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備天數以參事,治謹于道之意也”,其中的“參事”,即謂“參與國事、政事”之意。
到了新中國,“參事”有了新的含義。國務院頒布的《政府參事工作條例》把參事的作用歸納為“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咨詢國是、民主監督、統戰聯誼”。所以,人們常將參事比作“政府的智囊”。他們多是有造詣的學者,亦有一線經驗豐富的實踐家,其所在領域涵蓋社會多個方面。而身為參事,他們的眼光又超越了本身的專業。
本次新聘參事主要來自經濟、科教、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領域。藍閩波是功能材料化學領域專家,張繼明為感染性疾病診治專家,吳沖鋒為金融工程專家,張兆安的專長為宏觀經濟、產業經濟、區域經濟,胡可一是造船領域專家,李道季專長為海洋科學、河口海洋生態與環境科學,黃偉光的專長是氣動熱力學和能源高效潔凈利用技術研究。
聘任制參事中60到66歲居多。1988年,國務院發出通知,參事由任命制改為聘任制。目前,現任參事共37名,全部都是聘任制參事。綜觀這37名聘任制參事,主要集中在1957年到1964年出生,也就是60歲-65歲最多。此次新受聘的參事年齡主要集中在58歲-61歲(1962年-1964年出生),最年輕的是張繼明參事。
這37名政府參事中,女參事有5名,占13.5%,分別是第六人民醫院原院長賈偉平、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原副主任丁美堅、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原副院長顧曉敏、華東政法大學原副校長陳晶瑩、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裁李安。
上海是新中國參事制度的重要發祥地。1951年2月16日,上海市政府參事室宣告成立。同年3月,陳毅市長任命了上海市政府的首批參事。70年過去,截至目前,歷任上海市長共任命和聘任了參事244人。在任參事的數量,近年則始終保持在30人左右。
根據《政府參事工作條例》,參事主要從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中聘任,也可以從中國共產黨黨員專家學者中聘任,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較大的社會影響和較高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較強的參政咨詢能力。
參事室是政府的決策咨詢機構之一。參事歷來有“直通車”之稱,那些進出參事室的白頭翁們能以個人身份直接向政府進言。他們的建議、意見,可以直接送到市領導的辦公桌上去;同時,市領導和各個委辦局的領導也常來交流信息,便于參事提出意見、建議。
2023年,市政府參事室團結帶領參事圍繞全市發展大局和中心工作,以替黨委政府“謀高招、獻良策”為己任,充分發揮“直通車、連心橋”的優勢作用,奮發有為、履職擔當,共提交“參事工作專報”33份,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58次;對15部法規規章提出252條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