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供過于求,油價從兩年多前的每桶100美元下挫至目前的50美元左右。油價下跌,導致油公司大量削減石油勘探的資本開支,而石油勘探活動減少,也使鉆井平臺的供應量出現過剩的現象。
油價持續低迷,導致不少本地相關公司的資金鏈斷裂。在新加坡股市,海工公司紛紛要求投資者延緩債券的贖回期限;有些公司則在債務壓力下清盤或進行債務重組。
另一方面,鉆井平臺新訂單減少以及客戶要求延遲履行合約,導致新加坡海工公司大量削減員工,以降低成本。在今年前九個月,吉寶岸外工程與海事公司在全球裁退了約8000名員工,占總員工的26%。單單在今年第三季,它在新加坡就裁退了660名員工。
海工行業業陷入困境,不僅影響這個行業的整個價值鏈,也波及其他行業。新加坡三大銀行最近發布的業績顯示,石油與天然氣領域疲弱,導致銀行的壞賬準備金大幅度增加。
油價暴跌并非史無前例。其實,油價的起落,有它的周期。因此,不少海工公司,要求投資者延緩債券的贖回期限,就是希望油價回到上升的周期,以讓時間解決債務問題。
然而,除了周期性的因素,石油業也面對結構性的改變。美國頁巖油開采技術,改變了石油業的景觀,并限制了油價上升的幅度。再生能源的推廣,也減少了對石油的依賴。此外,全球經濟持續疲軟,加劇了石油供過于求的問題,從而壓抑油價的上升。
雖然石油生產國不斷喊話以試圖刺激油價回升,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已失去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壟斷地位與價格制定者的能力。在9月28日,盡管油盟在阿爾及利亞達致初步的減產協議,但細節要等到11月30日才能敲定。從這幾天的油價表現來看,市場并不看好油盟能推出減產的具體措施。
其實,油盟成員國各有盤算,它們都希望其他國家減產,而本身增產以擴大市場占有率。此外,OPEC成員國如沙特阿拉伯及伊朗,還存有地緣政治的紛爭,缺乏政治互信。上個星期,OPEC在開會決定減產細節時,不僅無法對個別國家的產油限額達致協議,也對個別國家提供的產油數據爭論不休。OPEC本身無法達致共識,非OPEC的產油國如俄羅斯,更沒有必要減產。
即使OPEC能抵御油價的下跌,但海工市場如鉆井平臺的過剩,也須一段時間消化。此外,油公司一般上需要至少六個月至九個月的觀察,才會重新考慮資本開支的投入。
因此,海工行業將經歷漫長且嚴酷的寒冬。其實,許多新項目在融資方面,已碰到困難。貿工部長易華仁前天表示,政府已向海工行業和金融機構咨詢,探討是否需要為這個行業提供援助。不過,他強調,政府的援助不是萬靈藥,相關公司及金融機構必須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保障本身的長期利益。政府的援助,是要確保多年建立起來的技術能力,不會流失。
對企業而言,危機就是轉機。在造修船業陷入低谷時,新加坡的船廠轉向鉆井平臺的建造,使新加坡成為全球最大的鉆井平臺生產國。當下,油價持續下跌導致鉆油臺過剩,吉寶企業表示,它將會運用鉆井平臺的生產技術,建造浮動電力廠及海水淡化廠。
眼前的救急措施固然重要,尤其是對于扮演輔助角色的中小企業及小承包商而言,更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然而,油價疲軟不僅是周期性的問題,也有結構性的因素,因此海工行業急需轉型,并讓業務多元化。這樣一來,這個行業才不會廢掉多年來積累的技術能力,而新加坡也可以在未來全球的海工行業,繼續占有一席之地。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