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美國造船業不復輝煌,“朱姆沃爾特”號驅逐艦斷腿

    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6-12-1 16:38 編輯

    11月21日,萬眾矚目的美國海軍最新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號,在奔赴“金坷垃”集團總部所在地母港圣迭戈、途經巴拿馬運河時,又發生事故、喪失動力。那么,“朱姆沃爾特”號此次事故背后,究竟是誰在作祟?

    筆者所看到的中文媒體對“朱姆沃爾特”號此次事故的報道比較凌亂,有說“熱交換器故障”的,也有說“主軸潤滑系統混入海水”的。據筆者在美國從事艦船與海洋工程相關領域研究的朋友提供的信息,“朱姆沃爾特”號之所以在11月21日這天“斷腿”,最關鍵、最直接的原因是推進軸軸承進水:“朱姆沃爾特”號艦艉左右兩側的推進軸均發生了軸承進水,這導致其全部螺旋槳均停轉,于是“朱姆沃爾特”號失去航行能力、與巴拿馬運河船閘壁發生擦碰、艦體表面部分區域輕微受損。


    建造中的“朱姆沃爾特”號。不過巴斯鐵工廠還不至于像該帖中所說的那樣搞錯推進軸的軸孔位置,該艦軸孔的設計就是如此。

    有一些朋友和專家在分析“朱姆沃爾特”號事故原因時,把問題的根源歸結為該艦采取了太多新科技,認為其可靠性不足是正常的。但是,推進軸的軸承并不是“朱姆沃爾特”號特有的新科技、而是幾乎任何現代艦船上都存在的大路貨;而且“朱姆沃爾特”號還一壞壞倆,這種“陰溝里翻船”的故障顯然并不正常,也不應該讓新科技來背鍋,根子很可能出在該艦建造商巴斯鐵工廠身上。

    筆者看過巴斯鐵工廠建造“朱姆沃爾特”號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過程的一些紀錄片。這些紀錄片雖然沒有記錄下建造全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但也能從中看到一些有趣的地方,比如建造場地面上散落的各種垃圾,比如工人們隨意的著裝,還比如一些并不怎么漂亮的焊縫……見微而知著,巴斯鐵工廠的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有可能并不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高;其在軸孔加工、推進軸和軸承安裝等環節中出點瑕疵也是有可能的。

    筆者目前尚未查清“朱姆沃爾特”號推進軸的軸承是否由巴斯鐵工廠自產,如果其軸承由另外的配套廠商生產,那出了問題也有可能是配套廠商的責任。當然,無論鍋具體由哪個廠商來背,反正算在美國造船業頭上總不會錯。

    早在二十多年前的1993年,美國知名航運企業家、上海交通大學校友趙錫成,就曾向當時的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赴美考察人員介紹過美國造船業的興衰史。(曾任美國交通部副部長、勞工部部長、11月29日剛剛被特朗普提名為下任交通部長的趙小蘭,就是趙錫成的女兒之一。)筆者最近拜讀了趙學長當年的講稿,發現了一些略帶顛覆意味的有趣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下餃子般流水線制造“自由輪”“勝利輪”和各式軍艦的歷史,很容易給人帶來“幾十年前美國造船業曾經很發達”的印象,但這只是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如果排除二戰這一段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起至今,美國造船業已經經歷了150年左右的漫長衰退!

    美國造船業曾經雄踞世界第一,但那是在木船時代。1785年至1855年,依托北美洲豐富的木材資源,美國的造船業生產了一系列強度高、航速快的木船。在這段時期內,雖然美國工人的工資較英國高25~50%,但船的造價卻比英國低30~50%。從1845年到1857年這十余年間,美國下水的船舶總噸位為340萬噸,而英國只有180萬噸。

    但是,隨著19世紀70年代平護煉鋼等新工藝的發明,鋼質海船成本驟降、得以普及,英國造船業迅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和造船強國,在20世紀20年代,英國平均造船成本比美國低60美元/噸,壓得美國造船業完全抬不起頭。

    20世界下半葉,世界造船業的重心開始從歐美向東亞轉移,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造船業的建造成本平均已是日韓等國的兩倍,而且交船期要遲3~18個月。

    也就是說,美國造船業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逐漸失去競爭力了!

    經歷150年左右的漫長衰退,美國的造船業逐漸萎縮到幾乎只剩下造艦業,甚至連浮船塢這種造船廠賴以吃飯的家伙都得從中國引進;其產業規模已經很小、配套廠商成本高漲(這也是“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項目報價一路飛漲的重要原因之一),能建造大中型水面艦船的只剩下通用動力旗下的巴斯鐵工廠、亨廷頓·英格爾斯工業旗下的英格爾斯造船廠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等少數幾家造船企業,美國海軍的可選范圍很狹窄。

    “朱姆沃爾特”號依靠中國制造的浮船塢下水

    在這樣的局面下,盡管“朱姆沃爾特”號如今雙軸俱損、未來還可能出現更多毛病,美國海軍也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吞。考慮到其艦員人數較少、在自動設備故障的情況下138名艦員要做好14564噸巨艦的損管工作絕非易事,筆者甚至覺得,“朱姆沃爾特”號在未來的某一天因為非戰斗損傷而折戟沉沙、中道崩殂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跑著跑著就進水熄火傾覆沉沒……

    特朗普上臺之后如果能兌現其擴軍承諾,上述幾家造船廠固然是能賺得盆滿缽滿,但美國海軍會不會接收到一大批類似于“朱姆沃爾特”號這樣的問題不斷的軍艦呢?那大概就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這里要明確的是,單純地嘲諷“朱姆沃爾特”號、美國造船業和美國海軍對我們也無甚益處,我們還應當看到,在此次事故發生后,“朱姆沃爾特”號迅速被拖曳到附近的前美軍基地進行維修。美國海軍強大的綜合保障能力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基地是其海上霸權的重要支撐力量,在這一方面,中國海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同志最近視察的吉布提保障設施還處于“在建”狀態。

    有趣的是,就在“朱姆沃爾特”號慘遭“斷腿”的第二天,第九屆巴基斯坦國際防務展覽和研討會在卡拉奇開幕,由9家中國企業組成的“中國防務”國家展團集體亮相,神秘的新型護衛艦模型吸引了無數好奇的目光。關于此次防務展和該艦細節,筆者也不便詳談,這里可以說的有三點:

    第一,該新型護衛艦的模型位于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展臺上,不是同類企業已交付的出口產品的改型。

    第二,潛在客戶對該艦性能很滿意。

    第三,如今的中國造船業,完全有能力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其需要的優質產品;只要錢給夠,我們也愿意為美國客戶提供服務。

    來源:觀察者網 楊愛紅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