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簡稱WTO)針對中國入世的一項條款即將到期,這可能會導致那些以中國進口零部件和原材料制成的歐洲商品價格上漲。
12月11日該條款到期,歐盟要么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從而在反傾銷案件中使用中國數據來計算關稅;要么起草新規,從而消除歐盟過去在對待市場經濟和非市場經濟體上的差異。
總部位于布魯塞爾的律所VVGB Advocaten合伙人Edwin Vermulst稱,中國在WTO條款期滿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可能性不大。他表示,歐盟南部國家和工業行業施加了太大壓力,要求維持保護措施甚至上調關稅。
根據上個月公布的提議,歐盟委員會正致力于調整其反傾銷和反補貼政策框架,以利實施更加嚴格的規定。
總部位于倫敦的咨詢機構Global Counsel LLP合伙人Stephen Adams稱,那些將部分供應鏈外包至中國企業的財務主管對此感到擔憂。他表示,當企業將業務外包至中國后,關稅就被視為成本因素,而非保護措施。
歐洲的一系列新規將對進口商品征收更高關稅,進而可能打消中國公司向歐盟傾銷商品的念頭,懲罰那些從中國政府補貼獲益的公司。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Daniel Rosario稱,目前的情況是,歐盟的政策工具不足以應對沖入歐盟市場傾銷的巨大過剩產能。
由于中國努力將過剩鋼產量銷售到包括歐盟在內的海外市場,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受到了批評。
歐洲汽車業可能因歐盟對中國部件和鋁輪轂等中間產品征收更高進口關稅而受到打擊。包括德國寶馬汽車公司(BMW AG)以及法國標致汽車公司(Peugeot SA)和雷諾公司(Renault SA)在內的歐洲汽車生產商目前為進口的中國鋁輪轂支付22.3%的關稅。這一從量稅目前正受到歐盟委員會的審查。
歐洲汽車業一位知情人士稱,汽車業因這些懲罰性關稅受到打擊。這位人士還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的額外成本,汽車生產商本來可以把這些錢投資在別的地方。
其他行業也可能遭殃。德國化工產品公司Wacker Chemie AG (WKCMF)向中國出口多晶硅,多晶硅在中國被用來生產太陽能電池板,而制成的太陽能電池板返銷歐洲。一些德國紡織品生產商也擔心對中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對于工業紡織品的生產,很多公司依靠中國基材供應。
Wacker Chemie沒有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
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的金融學教授許斌稱,如果歐盟不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洲公司可能面臨中方的報復措施。
在11月10日發表的聲明中,中國商務部稱,中方將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的權利,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之前一天,歐盟委員會正式提交了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
在中國運營的歐洲公司目前擔心中國會采取報復措施。法國工業公司Compagnie de Saint-Gobain SA亞太地區總代表Javier Gimeno稱,摩擦對各方都不利,因此應避免采取強硬的單邊措施。
來源:華爾街日報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