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價的環境使這些產油國結構轉型并尋找新的增長點變得十分緊迫;然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低油價使得國家財政“捉襟見肘”。未來油價很難再回升至70-80美元/桶的高位,這意味著轉型前景并不明朗。
八年來首個OPEC限產協議達成,預示著石油江湖已然生變。傳統的石油生產國們,正處在國際能源轉型的歷史變革期。
OPEC11月8日發布的年度《世界石油展望》稱,如果巴黎氣候協議目標全面實施并且替代燃料汽車加快普及,世界石油需求量將在約15年后達到峰值。英國《金融時報》稱,這是OPEC首次正式承認石油需求可能很快見頂。
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的產油國正在探尋新的發展路徑,而轉型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石油需求將見頂
“隨著清潔能源的大力發展,石油這種黑色能源很可能會逐步走向衰落,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中石油規劃總院副院長韓景寬在12月10日舉行的“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間隙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從歷史進程來看,能源轉型最早從薪材到煤炭,再從煤炭轉到石油,又從石油轉到包括以天然氣為過渡的清潔能源,這樣的轉型過程越往后速度越快。如今,世界正在加快向低碳能源體系轉變。
“業內預測2050年前世界石油需求將達到峰值,會出現其他能源對石油的替代。不過,盡管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發展速度很快,但它在整個一次能源的占比還是相對較小。我們預測到2050年,油氣作為化石能源仍占到半壁江山以上,其主體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內是無法被撼動的。”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副所長陳蕊12月1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2016《BP世界能源展望》中的數據也為此提供了佐證:到2035年,化石能源仍將是支撐全球發展的主要能源,提供大約60%的新增能源,占能源供應總量的80%。其中,石油將以年均0.9%的速度穩定增長,盡管其占比的下降趨勢仍在繼續。
該報告預測,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增長最快的能源,年均增長6.6%。成本的降低將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在未來二十年間,陸上
風電和并網光伏電站的成本將有望分別下降約25%和40%。有分析認為,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發電,對煤炭和天然氣會形成沖擊,但對石油而言沖擊則要小很多。
此外,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能源需求牽動著世界能源生產商的神經。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指出,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石油需求峰值,約6.7億噸。原因主要是燃油經濟性不斷提高、燃料替代和電動汽車的加快普及,到2050年石油消費將下降到5億噸。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在10日舉行的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透露,“十三五”時期,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清潔低碳能源將成為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
在多個預測中,替代燃料汽車、電動車的普及被認為是影響石油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BP預計,石油繼續在交通燃料中占主導,到2035年占比為88%,而非石油替代品的比重將達12%。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呈現增長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1到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46.1萬輛,同比增長83.7%。
事實上,由于國際能源格局發生了巨變,OPEC的立場也隨之轉變,油價過高或過低都不符合其長遠利益。過高的油價會刺激替代能源的發展,且其成本優勢將削弱石油的競爭力。
石油生產國與消費國的相互依賴也日益加強。國際能源論壇秘書長孫賢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石油生產國而言,太低的油價使石油的投資、生產不具有可持續性,而過高的油價成本則對消費國的貿易、經濟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油價在相對合理、平衡的區間時對雙方都有利。
OPEC產油國轉型不易
在油價瘋漲的日子里,坐擁石油資源的產油國似乎并不為明天擔憂,轉型的動力無從談起。它們大都經濟結構單一,發展所需的工農產品依靠進口,而石油則是出口創匯的主要來源。
然而,國際油價的一路暴跌和持續低迷,給了OPEC產油國經濟沉重的一擊,昔日躺著便可以賺錢的沙特開始面臨嚴重的財政壓力。據報道,數據顯示,2016年財政赤字預計將達870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按此趨勢,沙特近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在2020年左右消耗殆盡。
盡管限產協議的達成對于油價回溫是個好消息,但石油供應寬松似乎已成新常態,經濟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
為此,迪拜率先完成經濟轉型,被視為阿聯酋成功轉型的樣本。有數據顯示,盡管石油仍占收入的60%-70%,阿聯酋航空和旅游業對阿聯酋GDP的貢獻已達20%,其中旅游業占10%左右。
據報道,沙特今年推出了經濟改革計劃——“沙特2030愿景”,宣稱今后主要收入來源將是投資、民用和軍事工業、房地產和旅游,而非石油。沙特副王儲穆罕默德稱,制定“2030愿景”計劃時考慮的是“油價30美元的情形”。
作為“2030年愿景”的組成部分,今年6月,沙特通過了“國家轉型計劃”(簡稱“NTP”),將加速私有化改革,2020年實現非石油經濟收入增至三倍。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潛旭明1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OPEC國家轉型存在現實困難,轉型將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低油價的環境使這些產油國結構轉型并尋找新的增長點變得十分緊迫;然而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而低油價使得國家財政“捉襟見肘”。未來油價很難再回升至70-80美元/桶的高位,這意味著轉型前景并不明朗。
據報道,沙特考慮最多拿出阿美石油公司總股份的5%在證券市場交易,希望借此籌集約1000億美元的資金。
“OPEC一些國家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其工業結構畸形和單一,嚴重依賴能源工業,工業設備、建筑材料等都需要進口。這些國家太陽能豐富,可大力發展太陽能和清潔能源。” 潛旭明說。根據沙特整體規劃,到2022年沙特可再生能源裝機總容量將達到9.5吉瓦。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