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美國鋼鐵公司針對中國鋼鐵行業三項指控的調查已全部初裁終止。
2月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消息稱,根據美國鋼鐵公司的撤訴動議,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行政法官發布初裁(第56號令),終止對華碳鋼和合金鋼337調查案中有關商業秘密指控的調查。預計,ITC將于30日內作出終止該項調查的最終裁決。
一周前,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Corp.NYSE:X)官網發表聲明稱,正在撤回有關“中國黑客竊取高科技鋼材關鍵配方”的訴訟。該公司認為,因政府沒能提供足夠的支持,造成其在推進復雜的國際案例時面臨著“難以承受的負擔”。
該公司表示,將繼續推進有關中國違反反壟斷條例,以及為避免關稅而通過第三國運輸各種鋼鐵產品的訴訟,并保留重新針對網絡盜竊提出指控的權利。
去年5月,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公司(U.S. Steel Corp.NYSE:X)向ITC申請對中國40家企業輸美碳鋼及合金鋼產品發起“337調查”,國內龍頭企業寶鋼(現寶武集團)、河鋼、首鋼、沙鋼、鞍鋼等均名列其中。而碳鋼和合金鋼基本涵蓋了中國鋼鐵產業所有的輸美產品。
美國鋼鐵公司提交了關于針對中國鋼企的3項主要指控,分別是依靠中國鋼鐵協會“合謀”操縱鋼價、生產量和出口量(反壟斷),竊取商業秘密及通過偽造原產地來規避美國雙反稅(反規避)。
針對該次調查,中國商務部當時回應稱,此次美國史無前例地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337調查”,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
截至目前,ITC已全部終止了上述三項指控的調查。ITC分別于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以缺乏直接證據為由駁回了原告關于“反壟斷”和“反規避”的起訴,目前這兩個訴點尚處于復審階段。
所謂“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款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
根據美國法律規定,“337調查”的對象為進口產品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進口貿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競爭。該調查主要針對的是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科文頓柏靈律師事務所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反壟斷訴點在美國“337調查”中極為罕見,最近的一起類似案件是1978年日本鋼管調查案。同樣反規避訴點也極少見于“337調查”。而竊取商業秘密訴點原告稱涉及所謂中國政府“黑客行為”,政治上極為敏感。該事務所在寶鋼和美國貿易委員會的訴訟案中擔任寶鋼和中國鋼鐵協會等多家鋼鐵企業的法律顧問。
在美國鋼鐵公司遞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申訴中,該公司稱其一名研究人員的電腦于2011年遭到黑客攻擊,一份花10年時間開發的高強度鋼的秘密配方被竊。隨后中國國企寶鋼集團推出了一系列新產品,其中就包括這種類型的高強度鋼,并出口至美國。對此,寶鋼集團當時回應稱,該指控源于無端猜測和主觀臆斷,是無稽之談。
該事務所表示,其在案件之初迫使原告將起訴書中指控的除寶鋼之外的其他中國鋼鐵企業排除出商業秘密訴點,解決了寶鋼之外的其他鋼企的后顧之憂,后美國鋼鐵公司迫于壓力撤訴。在美國“337調查”歷史上,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獲得商業秘密類案件的勝訴。
來源: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