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4-22 14:27 編輯
港珠澳大橋即將接頭吊裝,振華重工世界最大吊裝船“振華30”前來助陣,且看“振華30”如何完成接頭任務。
20日,記者從
港
珠澳大橋島隧項目部獲悉,世界最長的海底隧道關鍵性工程——
最終接頭即將迎來
吊裝時刻。
19日,在項目施工總營地,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朱連宇簽訂了施工合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現場見證了簽字儀式。
為了確保最終接頭的成功安裝,振華重工
啟用了由他們自己改造的世界最大的吊裝船“振華30”。
抓住吊籠“飛”上船 主甲板有2.5個足球場大
乘交通船抵達東人工島附近時,遠遠就能看見橙紅色船身的“振華30”。
大,是所有人見到它的第一印象。逐漸靠近船身,
原本看起來很大的三層交通船顯得像是玩具模型。
▲下方白色小船為普通客船
“振華30”的主甲板距離水面有20米左右,想上船只能通過一種工具——吊籠。
橙色的底托,周圍是一圈豎起的繩網。上船的人需要站里在底托邊緣,雙手交叉固定并牢牢抓住繩子,再由工作人員操作升起吊籠,將人送上主甲板。
https://v.qq.com/x/page/p039581czid.html
吊籠接近主甲板時,已有20米左右高。有船員說,
每次都感覺是飛上來的。很多第一次乘坐吊籠上船的人員都會恐高畏懼,更有因為害怕而放棄上船的。
“振華30”于2010年由進口的30萬噸游輪改造而成,于2016年5月13日完工。改造后的“振華30”船長297.55米,船寬58米,型深約28.8米,而甲板上的吊機高達167米,
主甲板面積相當于2.5個標準足球場,甲板上分吊裝區、生活區以及直升機降落區。
同時吊起45架A380飛機 吊裝精度達毫米級
最終接頭的重量為6000噸,而“振華30”的單臂固定吊裝能力可以達到12000噸,相當于最終接頭重量的兩倍。工作人員將其簡稱為“一萬二”。
據“振華30”船長湯洪流介紹,“振華30”也可稱為1.2萬噸自航全回轉起重船,具備
自航、吊裝、定位、大型接待等四大明顯功能。其中,
單臂固定起吊1.2萬噸、單臂全回轉起吊7000噸的能力,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
如果要將被吊物吊起后進行360°旋轉,“振華30”的起重能力也能達到7000噸。它的“臂力”相當于能夠同時吊起45架空客A380飛機。如此大規模的吊裝在國內交通領域還是第一次。
這個龐然大物的吊裝精度卻非常高。傳統的吊裝,一般情況下,吊裝高低差有50-60cm的偏差。而最終接頭的可用安全距離僅有5-7cm,入水后受洋流等影響,體量、浮力、穩定性都會發生變化,精度就更難掌控了。然而,通過精確計算,
最終接頭沉放到位的高低差需控制在1.5cm以內。這個精度要求在國內也是史無前例。
確保吊裝精度首先要做的就是讓
起重船在水中穩定,吊裝時幾乎“紋絲不動”。上海振華重工副總經理沈章說,最終接頭吊裝旋轉和入水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連續調整壓載水保持船舶姿態,旋轉和沉放速度要與船舶壓載相匹配。同時,還要通過水下錨纜定位,用10根長2500米、直徑84mm的鋼纜繩將船固定,把最終接頭的運動姿態控制在厘米級的范圍內。
加滿油能繞地球一圈半 遇故障還能自動定位
和許多大噸位船舶不具備動力不同,體型龐大的
“振華30”擁有自航能力。“如果給油艙加滿油,能夠繞地球一圈半”,船長湯洪流介紹,若船保持航行,一天將耗油70多噸,而在深海作業使用DP2定位時,一天需耗油200多噸。
除了錨泊定位,“振華30”還擁有一套
DP2動態定位系統。使用這套系統,在吃水超過17.6米的深海區,即便船舶50%的部分遇到故障,也可以無需錨纜長時間保持精確定位,保障航行中的安全。
據了解,
DP2定位系統主要是依靠船底的12套套螺旋槳推進器和2套首尾側推。通過調整控制系統的參數,螺旋槳從各個不同角度發力,與海水的力達到平衡,形成相對靜止的狀態。這也是上海振華重工的專有技術。
此外,湯洪流還提到,“振華30”可以作為長期性的海上支持船。船上的主要建筑有7層樓高,配有3部電梯,共有100多個房間,分別設有單人、雙人間,可供約380人入住,還擁有直升機停放平臺,相當于一座建在海上的移動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