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風電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曾經身為行業領軍者的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銳風電,601558.SH)卻在持續走下坡路。
4月26日,華銳風電的股票簡稱變更為“*ST銳電”,第二次“披星戴帽”。當日股價也經歷了跌停,報收于1.92元,成為兩市唯一一只股價低于2元的個股。
華銳風電上一次戴帽是在2014年的5月5日,后因2014年度業績扭虧為盈,于2015年5月4日起摘帽,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
“華銳風電再次被戴帽不是意外的事情,因為這兩年連續虧損。”某不愿具名的風電市場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4月24日,華銳風電公布的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其去年營業收入為9.45億元,同比降32.17%;凈利潤則為虧損31億元,主要虧損原因是,其去年主營業務收入減少、質保期內運維投入較大、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和長期閑置資產減值準備等。2015年,華銳風電的凈利潤為虧損44.52億元。
至于華銳風電能否像上次一樣摘帽,該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還需取決于其今年的市場運作,但目前看難度很大,華銳風電目前正忙于處理公司自身的麻煩,恐怕短期內無暇應對外部競爭。
近年來,華銳風電一直官司不斷,從其公布的年報上看,目前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多達14項,此外,未達到披露標準但涉訴金額超過3000萬元的訴訟、仲裁事項還有7項。
在年報中,華銳風電也指出,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公司經營面臨多重考驗,其中包括重建市場信譽、恢復供應商信心、加速業務回款、處置閑置資產、恢復銀行融資、解決重大訴訟事項、兌付到期債券等。
且近年來,隨著風電行業的市場競爭逐漸加劇,同質化的競爭及行業政策調整導致風電機組價格大幅下降后長期維持在低位,對華銳風電的市場份額、銷售收入和毛利率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隨著行業集中化程度不斷提升,公司在市場競爭中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市場份額有繼續下滑的風險。”華銳風電在分析未來可能面臨的市場競爭風險時表示。
在這種經營形勢下,華銳風電遭遇了各大股東的減持,甚至是第一大股東。公告顯示,2016年12月26日和27日,西藏新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華銳風電11847.01萬股,持股下降至4.999998%;遠質投資有限公司也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17847萬股,持股下降至5%。
12月29日,華銳風電又發布公告稱,原公司第一大股東萍鄉市富海新能投資中心(下稱萍鄉富海)也在12月三次累計共減持該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3.0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萍鄉富海減持后,其持有華銳風電股票8.96億股,占其總股本的14.85%。原華銳風電的第二大股東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重工起重)憑借持有公司無限售條件股份10億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16.86%)成為第一大股東。目前,由重工起重提名的董事馬忠先生已當選公司新任董事長兼總裁。
華銳風電創立于2006年,主營業務為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的設計、制造、銷售和運維服務業務,其在2007年-2010年間急速擴張,凈利潤曾從1.26億元猛增至28.55億元。
2011年1月,華銳風電順利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價高達90元/股,成為市值近千億的國內風機制造商。當年,其新增裝機容量達2939MW(兆瓦),占國內市場份額16.7%,排名第二;累計裝機容量排名第一。
但自上市以來,華銳風電一直風波纏身,如今,已基本退出了國內風電制造商的第一梯隊。就業績而言,上市6年來,只有2011年和2014年分別盈利77572.12萬元與8073.28萬元,其余年份均為虧損。
來源: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