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韓國造船業低迷中的“冰火兩重天”

    2017年以來,以韓國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海洋為主的三大船廠接單情況持續轉好,船舶訂單量超過去年同期水平,三大船企一片“火熱”,但是中型船廠成交量則深入“冰窖”,寒顫連連,形勢危機的局面始終無法改變。訂單成交量兩級分化嚴重的事實把韓國中型船廠逼到了崩潰的邊緣。

    三大船企接單業績飄紅

    2017年4月,韓國造船業新接訂單量重回世界第一位,據英國克拉克松數據,4月世界船舶成交量為74.5萬CGT,韓國共接到33.6萬CGT。其中,三大船企貢獻了超過95%的訂單量。2017年現代重工截止到現在共接單25艘船舶、401.8萬DWT;三星重工共接單8艘、138.1萬DWT;大宇造船海洋工共接單5艘、113.2萬DWT。

    中型船企接單“慘目忍睹”

    然而韓國中型船企則是另一番景象。據韓國進出口銀行數據,今年第一季度韓國中型船企成交量僅為5.8萬CGT(3艘),成交額在1.1億美元上下。第一季度中型船企在韓國新接訂單量占比僅為4.7%,比2007年最高時期的26.7%大幅縮水。手持訂單方面,中型船企手持訂單比上一季度減少32.4%。如果形勢繼續,中型船企明年初就會面臨無船可造的境地。中小造船廠一旦崩潰將會對地方經濟造成巨大影響,失業人數必將大幅上升,韓國新政府將如何應對也值得觀察。



    現進入2017年,韓國船企的訂單中大部分為油船訂單,而中型船企今年新接的3艘船全部為油輪。三大船廠新接訂單中,VLCC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原本不接油輪的三星重工更是在5年之后重新進入VLCC建造市場,可見市場對訂單之渴望。在如今油輪、散貨船小幅回暖的情況下,韓國大型船企還能有所建樹,但中小型船企根本無力與中國和日本船企在價格、技術甚至生產效率上競爭。現階段如果說,2017年是韓國三大船企“重生之年”,那么2017年會不會是韓國中型船企的“大限之年”?

    來源: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作者 曹博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