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5-18 15:32 編輯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試采成功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鉆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采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我國全球首次試開采可燃冰成功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現場距香港約285公里,采氣點位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自5月10日正式出氣至今,已累計產出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
因絕大部分埋藏于海底,所以開采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采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可燃冰試采獲得成功
此次試開采同時達到了日均產氣一萬方以上以及連續一周不間斷的國際公認指標,這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日均穩定產氣超過一萬方,以及持續超一周的連續產氣時間,這兩個指標在之前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成功實現。而完成這一歷史性的飛躍,我國科學家們又是在如何做到的呢?
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一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2013年日本曾嘗試進行過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試開采工作,雖然成功出氣,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鉆井通道,試采被迫停止。
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科學家利用降壓法,將海底原本穩定的壓力降低,從而打破了天然氣水合物儲層的成藏條件,之后再將分散在類似海綿空隙中一樣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套水、沙、氣分離核心技術最終將天然氣取出。
“藍鯨1號”承擔試采重任
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并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正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海洋工程公司聯合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平臺運營服務合同。
5月18日儀式上,中集集團CEO兼總裁麥伯良對于此次試采成功備感自豪和興奮,他表示,“‘藍鯨1號’代表了當今世界海洋鉆井平臺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將我國深水油氣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