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船舶新聞 于 2017-5-19 17:41 編輯
昨天
可燃冰的成功開采刷遍全網,承擔此次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并成功試采可燃冰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1號”再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上次被“藍鯨1號”刷屏還是今年的二月份,當時是駛離煙臺港,前往南海。
今天小編將帶大家深入認識一下這個國之重器。
D90也就是“藍鯨一號”是目前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采用Frigstad D90基礎設計,由中集來福士完成全部的詳細設計、施工設計、建造和調試,配備DP3動力定位系統,入級挪威船級社。
視頻詳細介紹(鳴謝論壇船友:xilupan): http://v.qq.com/x/page/g0504usy7lu.html
取名叫藍鯨,寓意它將成為代表人類海工領域最高科技水平的平臺。
“藍鯨一號”重42000噸,甲板面積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從船底到鉆井架頂端有37層樓高。
建造價格非常昂貴,大約要7億美金,相當于兩架空客A380的價格。
平臺長117米,寬92.7米,高118米,最大作業水深3658米,鉆深能夠達到15240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鉆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鉆井平臺,適用于全球深海作業。
“藍鯨一號”擁有27354臺設備,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個MCC報驗點,電纜拉放長度120萬米。
“藍鯨一號”最核心鉆井系統
“藍鯨一號”配置了高效的液壓雙鉆塔和全球領先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可提升30%作業效率,節省10%的燃料消耗。
據了解,通常的鉆井平臺都是一套鉆井系統。而“藍鯨一號”卻擁有雙鉆塔系統。過去只用一個頂驅鉆井,需要接一會兒,停下來,再鉆一會兒。鉆井越深,需要的管子就越長,頂驅接管時間也就越多。現在雙鉆塔同時工作,一邊打井、一邊接管,鉆井效率至少提高30%。這也是世界首創。
如果說,五年前中國人自主建造的981在全球半潛鉆井平臺中,相當于手機iPhone6的水平。“藍鯨一號”則要直接達到iPhone7的先進程度。
像人體血管一樣錯綜復雜的液壓系統
要打全世界最深的井,除了管子要更長,接管要省時,動力至關重要。過去,頂驅的起落運動,靠的是像電梯一樣的大型絞車,操作不便,而且速度很慢,“藍鯨一號”用全世界最先進的全液壓系統替代了它。
半自動變成了全自動,電驅動變成了液壓驅動,高速節能背后,卻是液壓系統復雜的設計與搭建。
錯綜復雜的液壓管線像人體的血管一樣,牽一發動全身,如此復雜的液系統更不能有任何污染。
作業區大腦——控制室
過去建造海上鉆井平臺,鉆井系統都是整包進口的,別人給你什么就是什么,如果拆分購買,自己集成組裝,不僅可以節約成本,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修改設計方案,這個自主參與的過程便是學習的過程。
這里是整個鉆井作業區的大腦,所有鉆井大型設備的調控,都在這個控制室里。
工作人員的生活區
這是一個普通作業人員居住的雙人間,分客廳睡房兩個區域。
在鉆井平臺上,鉆井作業會伴隨大量噪音,雖然不至于吵到直接影響聽力,但時間久了,還是會對作業人員生理和心理造成影響,給他們打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在各個區域控制噪音,是建造海上鉆井平臺一項必要的工作。
了解了藍鯨一號的構造,那海洋鉆井平臺是如何鉆井的呢?來看一個視頻:
https://v.qq.com/x/page/d0371eipj4a.html
視頻來源:觀滄海(ID:china_oceannews)
“藍鯨一號”由中集來福士歷時4年建成
2013年8月28日在海陽基地開工建造;
2015年3月15日下船體下水;
2015年3月20日下船體到達煙臺基地;
2015年6月4日上船體下水;
2015年6月11日上船體到達煙臺基地;
2015年6月16日上午6點開始起吊;
2015年6月25日大合攏;
2016年2月17日下船體下水;
2017年2月13日交付。
你跟“藍鯨一號”有什么交集,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