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江蘇海事局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系統上線試運行,成為監管長江江蘇段在航船舶尾氣排放的又一利器,進一步完善了長江江蘇段橋基、艇載、無人機載和手持船舶大氣污染立體監測治理網絡,有效提升了船舶大氣污染監管能力和威懾力。
據了解,該項目由江蘇省政府投資,在長江江蘇段南京三橋、蘇通大橋等6座大橋建設23套硫含量監測、黑煙抓拍等船舶尾氣排放監測設備,建設了船舶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平臺和光譜式、嗅探式硫含量監測、黑煙抓拍3個系統子平臺。
江蘇海事局方面表示,該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船舶大氣污染防治監管四個方面的大幅提升。一是過往船舶覆蓋更全。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系統通過在長江江蘇段船流量較大的六座大橋上安裝遙感監測設備,基本全程覆蓋了長江江蘇段船舶。以往現場進行燃油抽檢的執法模式,隨機性強,且抽檢對象只能是停靠碼頭或者錨地的船舶,無法覆蓋過路船。相對來說,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系統更廣泛地覆蓋了轄區船舶。二是遙感監測種類更多。除了對硫含量進行監測,還監測了氮氧化物等,提供了功能拓展空間。另外,實現了黑煙抓拍功能,為配合江蘇省船舶黑煙排放監管立法做了準備,比較全面地監測了船舶尾氣大氣污染情況。三是現場執法效率更高。舊有的船舶尾氣污染防治監管手段單一,執法人員燃油抽檢缺乏針對性。船舶尾氣排放遙感監測系統通過對過往船舶進行“初篩”,將嫌疑船舶數據推送至行政檢查系統,現場執法人員對嫌疑船舶實施燃油快檢進行“精篩”,執法針對性和執法效率均大幅提升,現場執法人力、財力以及時間成本大幅降低。四是威懾影響范圍更廣。通過建設尾氣遙測系統,配合相關執法宣貫,對使用硫含量超標燃油的違法行為和船舶排放黑煙形成強烈威懾。船舶臨時換油等逃避監管的措施將失去生存空間,倒逼航運公司和船員強化環保理念,培養環保習慣。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