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及其裝備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海洋國家海洋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也是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海洋牧場可以分為傳統型海洋牧場和裝備型海洋牧場。后者是指由海洋養殖休閑平臺、養殖工船和深水智能大型網箱組成的近遠海漁業養殖體系。目前來看,裝備型海洋牧場將成為我國船舶海工企業拓展海洋漁業裝備領域的主攻方向。
江門擁有全省1/10的大陸海岸線,港口優良、航運便利,聚集了一批有實力的船舶與海工裝備企業,發展海洋牧場及其裝備產業擁有良好產業基礎。
展望未來,江門可依托自身的海洋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海工裝備產業園,一體謀劃“海洋科技+海洋經濟+海洋牧場”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加大龍頭企業和優質項目招引力度,推動上下游串珠成鏈、集鏈成群,打造全省最大的海工裝備產業園。
實際上,船舶與海工裝備一直是江門重點發展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江門市工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該市共擁有規上船舶企業15家,主要集中在中游的船舶制造、海工裝備制造以及下游的船舶拆解回收、修船領域,涌現了海星游艇制造、南洋船舶工程、中交四航局江門航通船業等鏈主企業。據統計,2022年江門船舶產業鏈保持快速增長,全年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0.56億元,增速82%。
建造全球最大寬扁淺吃水型半潛駁船、國家科考船、國內最大雙體超級游艇,小靈便散貨船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作為建設海洋牧場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江門市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狂飆突進,被列入江門15條重點產業鏈之一。根據《江門市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培育發展工作方案》工作部署,到2025年江門將打造成全省船舶制造和海工裝備制造的重要基地、智能海洋工程裝備研發中心和海工裝備測試基地,力爭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
展望未來,為了打造全省最大的海工裝備產業園,江門將深入推進“工業振興”工程,發揮海洋大市的優勢,做大做強鏈主企業,推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并積極對接海洋牧場的裝備需求,形成從海工裝備到海洋牧場的產業融合閉環。
具體而言,江門將做大做強鏈主企業,加強產業鏈整體規劃,突出行業細分領域優勢,支持鏈主企業拓展價值鏈高端環節,推動核心配套產業本地集聚,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發展。同時,推動產業集群化高端化,以新會為重點發展區域,依托銀洲湖等重點園區平臺,謀劃建設內河船舶制造特色產業園,促進內河船舶智能化、清潔化、高端化;搶抓“雙碳”新機遇,適應我省海洋油氣資源和海上
風電規模化開發的需要,充分利用現有造船設施發展海水制氫、海上風電等海工裝備產業。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