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審計院近日發布一份特別審計報告稱,歐盟用于海港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有1/3近乎浪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海港在歐盟經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歐盟28個成員國中,有23個國家擁有海港,歐盟的商業海港超過1200多個。歐盟與外部貨物貿易的3/4是在歐盟的海港交割,歐盟內部貨運超過1/3也是在歐盟的海港內完成。2013年歐盟的航運業創造產值1470億歐元,約占當年歐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海港還是一個崗位大戶,為歐盟提供了150萬個直接工作崗位和70多萬個間接工作崗位。歐盟的海港不僅是全球貿易網絡中的重要樞紐,還是全球客運的重要中轉站,每年大約有4億乘客出入這些港口。
正是看中海港對于經濟的重要作用,歐盟成員國競相***海港建設項目,申請歐盟資助。根據歐洲審計院的特別審計報告,從2000年到2013年,歐盟一共斥資170億歐元用于海港建設,其中約70億歐元來自歐盟預算,約100億歐元來自歐洲投資銀行的貸款。報告稱,歐洲審計院此次共審計了37個新建海港和5個運營多年的海港,結果發現1/3的投資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歐洲審計院在審計中發現,歐盟很多成員國為了得到歐盟資助,沒有對實際需求進行必要的評估,投入巨資在一個地區興建多個海港,結果造成很多海港建成之后長期閑置,即便投入使用,也由于相鄰港口的激烈競爭而不能滿負荷運營。
歐洲審計院在審計中還發現,歐盟資助的項目效率低下,已造成1.39億歐元的費用超支,超過半數工程延期竣工。由于很多建設項目盲目上馬,缺乏配套設施,導致很多建成的海港就像一座孤島,與內陸缺乏道路連接。
審計報告認為,歐盟缺乏一個統一的海港發展規劃,成員國各行其是,歐盟委員會內部協調缺失、對投資項目監管不力以及與歐洲投資銀行溝通不暢等都是造成海港建設浪費的主要原因。因此,歐洲審計院建議歐盟委員會要加強對重大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評估,同時也要加強與有關機構的信息共享,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
“歐盟的經濟本來就不景氣,看到那么多投資都打了水漂,令人痛心。”歐盟主流新聞網站“歐盟觀察家”資深編輯尼爾斯·范德魯對本報記者說,歐盟是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對哪個成員國應該建設海港缺乏足夠的了解,歐盟同時又受困于各利益集團和各成員國的利益糾纏,很多時候為了利益平衡而不得不犧牲投資的實際價值和長遠發展規劃。“這是一種體制弊端,短時間內恐怕難以改變。”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