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p id="couao">
  • <xmp id="couao"><menu id="couao"></menu>
    <xmp id="couao">
  • <dd id="couao"></dd><menu id="couao"><menu id="couao"></menu></menu><nav id="couao"></nav>
  • <nav id="couao"><code id="couao"></code></nav>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是如何研制出來的?海試中遇到哪些困難?

    作為蛟龍號的兄弟,深海勇士號被視為承上啟下的又一深海利器。

    依靠水面支持系統,深海勇士號才能順利入海、出水,因此這一系統堪稱“最強后盾”。

    它是如何研制出來的?

    海試中,遇到哪些困難?

    從一張白紙到船廠安裝

    僅9個多月

    “從項目啟動到船廠安裝,水面支持系統的設計研制只花了9個多月。”深海勇士號水面支持系統技術總責任人余建勛介紹,“在國外,從訂購到船廠安裝至少要等一年以上。”

    第七〇一所參與該項目的核心人員僅10余人,他們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重大任務?

    試驗現場指揮馬斌說:“一方面參與‘蛟龍’號研制和海試任務,有技術積累和使用經驗;另一方面,圖紙設計、設備采購幾乎同時進行。”

    “2016年9月15日項目啟動后,半個月拿出設計方案,半個月完成方案審查。大伙一心撲在項目上,國慶、春節等都沒休息。”余建勛說。

    今年7月,水面支持系統的聯調試驗在廣州郊區一船廠進行。正值夏天,廣州不是傾盆暴雨就是烈日當頭。海試水面支持部門副部門長王立說:“站在甲板上,太陽曬得人發暈;下到機艙,像蒸籠一樣熱,不到10分鐘全身濕透。上上下下跑一天,衣服濕了干、干了濕,表面都結了一層白色鹽粒。”

    28次下水海試無一事故

    今年8月到10月初,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給深海勇士號的表現打出99.19高分。海試總指揮劉心成說:“上90分的很少,99分以上的非常罕見。”“作為關鍵系統,水面支持系統在海試中的表現堪稱完美。”項目驗收組專家李景介紹,海試中,潛水器下水28次,布放回收系統均成功完成任務。“出海50多天,最驚險的要數那次遭遇海上風暴。”馬斌回憶,那天,模擬潛水器隨“探索一號”母船到廣州和香港之間的海域試驗。上午,海面風平浪靜,模擬潛水器如期下潛。下午兩點多,當母船行進到港珠澳大橋附近海域時,海面狂風大作,巨浪滔天。

    海試指揮員決定,回收模擬潛水器,結束航程。作為布放系統操作員,馬斌在甲板上操作控制系統。風暴裹挾著巨浪向甲板撲來,馬斌全身濕透,連站穩都很困難,他只得把自己系在甲板的圍欄上。最終,回收系統經受5級海況考驗,模擬潛水器順利回收。

    水面支持系統項目第一負責人唐瀅表示,通過海試,進一步全面檢驗和驗證了水面支持系統的各項功能和性能,海試的成功標志著研制工作圓滿成功。

    下潛萬米級不是夢

    50多天的海試中,深海勇士號4次完成4500米級下潛,其中最大下潛深度為4534米。同時,開展海底科考應用作業,地質取樣5份,用機械手抓取29種生物。“4500米基本覆蓋了中國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的深度。”深海勇士號總設計師胡震說,4500米深度已覆蓋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等方面需求。目前的國際深海研究熱點問題,如海底熱液硫化物、海底冷泉等,約為3000米深度,也在深海勇士號的下潛范圍內。

    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我國目前已形成全海深潛水器能力。據了解,11000米大深度項目也已部署,有望于2020年下水。

    余建勛介紹,深海勇士號水面支持系統,可同時支持25噸和50噸兩個載荷的潛水器,前者是深海勇士號潛水器,后者則是萬米級潛水器。目前,“探索一號”母船已設計了兩個潛水器艙位。未來,母船將攜帶兩個潛水器出海,根據需要使用不同潛水器。屆時,水面支持系統將根據不同載荷隨機切換。

    中船重工負責人表示,我國正在實現潛水器的譜系化,深海勇士號是深海作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不同型號的載人和無人潛水器,在深海作業中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可以更高效幫助我們去探索海洋、開發海洋、保護海洋。

    來源: 荊楚網-湖北日報(武漢)

    為您推薦

    返回頂部
    韩国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