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近2000億元債務危機中的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渤鋼集團),將分拆作為化解危機的第一步。
4月21日,渤鋼集團旗下四家子公司之一的天津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津鋼管),在中國貨幣網發布公告稱,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拆分渤海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和所屬四家核心企業的批復》,天津市人民政府原則同意拆分渤鋼集團和所屬四家核心企業。
拆分完畢后,天津鋼管等四家企業將和渤鋼集團共同成為天津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上述公告稱,天津鋼管第二大股東天津鋼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鋼管投資公司)持有天津鋼管27.27%的股權,渤鋼集團則持有鋼管投資公司全部股權。
根據《市國資委關于渤鋼集團協議轉讓所持鋼管投資公司100%股權的批復》,天津市國資委同意渤鋼集團將其持有的鋼管投資公司全部股權,轉讓給天津渤海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渤海國資)持有,渤海國資是天津津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
渤鋼集團已與渤海國資簽訂產權轉讓合同。目前各相關方正在辦理股權的工商登記變更手續,預計4月底能完成股權變更手續。
上述事項完成后,天津鋼管將在行政監管和股權關系上,完全和渤鋼集團脫離關系。
天津鋼管表示,“以上事項不影響其正常生產經營及償債能力。”
渤鋼集團是2007-2011年間國企兼并重組潮的產物。彼時,寶鋼重組八鋼、韶鋼,武鋼重組昆鋼、柳鋼,首鋼重組水鋼、長鋼、通鋼,鞍鋼與攀鋼重組等;同時,區域內鋼鐵集團密集涌現,山東鋼鐵集團、河鋼集團、渤鋼集團先后成立。
2010年7月,渤鋼集團經天津市委、市政府批準,由天津鋼管集團、天津鋼鐵集團、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和天津冶金集團四家國有鋼鐵企業聯合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170億元,是集燒結、煉鐵、煉鋼、連鑄、軋鋼、金屬制品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特大型企業集團。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渤鋼集團目前總產能2200萬噸,其中天津鋼管年產能約350萬噸;天津鋼鐵集團年產能750萬噸;天津天鐵冶金集團,年產能500萬;天津冶金集團年產能600萬噸。
去年,渤鋼集團粗鋼產量1627萬噸,同比下滑11.9%,位居國內第九位。
盡管合四為一,渤鋼集團卻被指“貌合神離、各自為政”,成為“只有兼并、沒有重組”的典型案例。
天津地區某知名鋼廠的一位高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渤鋼的產品雖然量大,但缺乏特色,在華北地區的競爭力和存在感不強。”
“這四家都是老牌國企,誰也不服誰,各自業務板塊之間缺乏統一協調,沒有起到預期中的增益效應。”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稱,“渤鋼集團”只是一個空架子,難以對下屬四家實體企業施加太多影響。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則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渤鋼集團旗下四家企業的財務獨立核算,而這一現象在國內鋼企合并案例中普遍存在。“這也是武鋼剝離柳鋼,能夠順利拆分的原因之一。”
目前,天津市政府已成立渤海鋼鐵債權人委員會。該債權人委員會由北京銀行天津分行等10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債權人和類金融機構債權人組成,涉及債權金額1920億元,但具體債務構成暫未可知。
“在企業合并后,渤海鋼鐵并沒有起到應有的做大做強的作用,反而一路下滑。此次拆解,有助于分解企業責權利,各個企業的管理和債務問題有望取得突破。”王國清說。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