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自去年年底以來,三星重工固定期限工人(非正式工人)數量增加了兩倍多。近年來,韓國造船業一直籠罩在專業技術工人短缺的陰影中,但隨著非正式工人數量激增,人們擔心可能會帶來安全事故和質量下降等不利影響。
根據韓國三大造船巨頭HD現代重工、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海洋)以及三星重工29日發布的季度報告,截至今年9月底,三大船企的非正式工人數量均有所增加。原因在于,韓國造船業長期面臨勞動力短缺問題,目前正在不斷增加外籍勞工數量。
報告顯示,非正式工人數量增幅最大的是三星重工。截至今年9月底,三星重工共有936名非正式工人(造船領域821人/建設領域115人),較去年年底(203人)上漲361.08%。僅造船領域的非正式工人數量就比去年年底(112人)增加了633.04%。然而,在非正式工人急劇增加的同時,正式工人的數量卻從8556人減至8510人,減少了0.54%。僅造船領域的正式工人數量從8310人減少到8291人,降幅為0.23%。
因此,非正式工人占工人總數的比例從2.31%躍升至9.90%,上升7.59 個百分點。考慮到同期工人總數從8775人增加到9462人,增幅為7.8%,意味著三星重工能夠利用非正式工人來滿足大部分勞動力需求。
但問題在于,非正式工人占比增加或將產生一系列副作用。尤其是,大部分新增工人為外籍勞工,一旦合同期結束,韓國造船業擔憂可能會再次面臨勞動力短缺現象。全球造船業目前正值蓬勃發展階段,訂單好景意味著急需更多工人完成不斷累計的造船量,而外籍勞工離職的情況屢屢發生。
與此同時,韓國業內人士還指出,面對新入職外籍勞工在語言溝通等方面的問題,船廠可能會出現質量下降和安全事故。
根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OTIE)的數據,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該部門已向造船業投入14359人。其中,外籍勞工占比約85.9%,達到12339人,韓國籍工人為2020人。持有簽證的外籍勞工中,技術工人(E-7)6966人,非技術工人(E-9)5737人。
換言之,韓國造船業雖然通過增加外籍勞工在短期內滿足了人力需求,同時離職風險也隨之提高,因此在確保熟練技術工人方面敲響了警鐘。特別是,韓國三大船企目前正在通過訂單篩選戰略承攬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并已經陸續簽訂大量造船合同。在此情況下,熟練技術工人短缺很有可能會導致船舶延期交付。如果延期交船,船廠必須根據與船東簽訂的合同支付延遲賠償金。合同條款因船型和合同而異,但一般來說,延期時間越長,應支付的賠償金就越多。
對此,韓國業內人士認為,非正式工人激增今后可能會轉為工會風險。事實上,三星重工在今年7月份宣布成立現場工人工會時便表示,該工會計劃將入會范圍擴大到外籍勞工、農民工、轉包企業工人,旨在確保所有工人的普遍權利都能得到保障。這是三星重工自1974年創建以來首次成立現場工人工會。
該工會主席崔吉淵(音譯)表示:“現場工人在梅雨季節期間工資會被減半。如果受傷,甚至連基本的醫療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從2016年9月至今,在與資方進行工業事故相關訴訟的過程中,現場工人沒有享受應有的權利。因此決定成立工會。”
針對“擴大非正式(外籍)工人數量并非根本替代方案”這一觀點,三星重工相關人員表示:“(這一觀點)并非完全錯誤,但基于整體社會結構,有些方面是無法回避的,不僅是造船業。自2014年以來,由于經營環境困難,大量正式工人及供應商合作人員相繼離職。但近年來,隨著訂單增加和業績改善,企業正在提高工資和福利待遇。”
除三星重工外,HD現代重工和韓華海洋的非正式工人數量也有所增加,但增幅明顯低于三星重工,分別為93.7%和48.9%。
具體而言,HD現代重工工人總數從12765人增加到13004人,增幅為1.87%,但正式員工從12287人減少到12208人,降幅為1.7%。在造船領域,正式工人數量從9441人減少到9219人,降幅為2.35%;非正式工人從350人增加到732人,增幅為109.14%。
韓華海洋工人總數也增加了1.74%,從8629人增至8779人。其中,正式工人數量略微減少0.13%,從8300人降至8289人;非正式工人數量從329人增至490人,增幅為4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