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國船舶集團七一九所參與發起成立的?國內首家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在湖北省宜昌市揭牌。
該工作室致力于示范船舶研發設計、特色船型應用推廣、船舶人才培養實訓和產業鏈條延伸拓展。科研院所、高校和船檢機構聯合成立綠色智能船舶研發工作室,在國內尚屬首次,填補了行業空白。在全球節能減排和我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示范意義和引領作用。
據了解,揭牌儀式上發布了首批旅游客船、貨運船舶、客運渡船、滾裝船舶、工程船舶、公務船艇等6大類37種示范船型,并簽約6個產學研合作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將推動宜昌地區造船企業、航運企業,從前端設計、研發,到后端建造、應用信息共享,構建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完整生態鏈,助力打造長江綠色黃金水道。
宜昌是長江黃金水道上的重要樞紐,也是長江中上游最重要的船舶建造集聚區,近幾年來,平均每3天就有一艘新建船舶在宜昌建造下水,其中新能源船舶建造量占湖北省一半以上。2023年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大會在宜昌召開,全國最大純電池動力客船“長江三峽1”、全國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范船“三峽氫舟1”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技術應用引領行業發展,其他新能源動力船舶陸續在宜昌建造,這些都為新能源新技術船舶在宜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未來的10年到20年,是綠色智能船舶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海事、船檢、新能源船廠、新能源航運公司聯合成立的新能源新技術船舶工作室,無論從船舶前期的建造、研發還是到后期船舶運營的監管與服務、人才培養、信息共享等,將會為構建綠色智能船舶發展注入新動能,助力打造綠色智慧交通內河水運樣板,有力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