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熱血老年(龍de船人論壇ID)
對于2016年的集裝箱航運業來說,在經歷了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在去年4月份創出歷史新低632點后,整個行業都經受了巨大的經營壓力,不僅使得行業老大馬士基的集裝箱業務交出了虧損的答卷,也直接引發了韓國主要班輪公司韓進海運的破產。
“去年的集運業經歷了歷史低點,運價多數時間位于行業平均成本線以下。”中遠海控執行董事、總經理許遵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航運業低迷主要原因還是供需失衡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2016年賬面虧損99億元
在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整合的同時,昔日的“中國遠洋”更名為“中遠海控”,同時,公司將巨虧的散貨業務于2016年2月份剝離出上市公司,整合成為同時具有集裝箱業務和港口業務兩大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年報顯示,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711.6億元,同比增長9.42%;全年虧損99.06億元。對于2016年的虧損,公司解釋稱,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緩慢、運力供給過剩,國際航運市場供需失衡局面延續。市場低迷導致公司期內收入的增長低于箱量的增長,收入的增幅低于成本的增幅,加之受期內非經常性損益因素影響,致公司全年虧損。
對此,許遵武向《證券日報》記者解釋稱,公司去年虧損除了集裝箱業務的虧損外,還有一些一次性虧損在以后的年度里將不會出現。例如出售中散集團、佛羅倫公司產生處置損失共計24.3億元和散貨業務虧損7.62億元都屬于2016年重組過程中產生的一次性虧損,除此之外,還包括拆解14條船和出售2條船的賬面損失約10億元。
重組后節省52億元成本
面對市場低迷和改革重組的雙重考驗,中遠海控緊緊圍繞中遠海運集團“快改、深改”的總體要求全力推進業務整合,持續深化內部體制機制改革,規模優勢和協同效應持續釋放。
“相較于中遠、中海集裝箱業務整合之前,2016年的重組在成本端的協同效應是52億元,這一數字要好于我們2016年初的預計。”中遠海控董秘郭華偉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2016年年底,公司高效完成了重組的主要進程,協同效應開始持續顯現,2017年,公司將進一步在“深改”上做文章,這種深度的改革是持續性的,將一直進行下去。
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重組后的中遠海控擁有全資子公司中遠海運集運,該子公司在重組后一步躍升為全球第四大集裝箱航運公司,自營運力達312艘、164.9萬標準箱,運力規模同比增長85.9%。
據中遠海控內部人士介紹,公司依托業務整合后的規模優勢,優化配置船隊、箱隊及航線網絡資源,使客戶服務水平和創效能力進一步提升,確保實現了“客戶不流失,貨量不減少,份額不下降”的既定目標。同時,公司發揮協同效應,通過航線網絡優化、供應商管理、集裝箱管理等手段加大降本節支力度,單箱成本較2015年同比下降6.4%。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在重組的過程中,隨著重組的完成步伐加快和市場環境的變好,公司的業績也在逐漸改善。從2016年的季度變現數據可見,公司第一季度凈利潤虧損44.84億元,而到了第二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減少至27.25億元;第三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額降至20.11億元;直至第四季度,公司凈利潤虧損額大幅下降至6.86億元。
“分季度看,中遠海控期內效益逐季改善,若剔除拆船凈損失因素影響,第四季度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7.2億元,改革重組成效疊加市場運價底部回升效果正逐步顯現。” 許遵武如是說。
港口業務急速攀升
中遠海控在控制集裝箱業務成本的同時,為了改善業績,還大力投資發展港口業務。2016年3月份,中遠海運港口與新加坡港務集團通過合資公司簽署有關共同投資新加坡大型集裝箱碼頭的協議;2016年5月份,與和記港口集團ECT公司簽署有關鹿特丹EUROMAX集裝箱碼頭項目股權轉讓協議;2016年9月份,與阿布扎比港務局簽署特許經營權協議,共同合資經營哈里發港二期集裝箱碼頭;2016年10月份,簽署收購意大利瓦多碼頭40%股權的相關協議。
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重組后的另一家控股子公司中遠海運港口在全球30個港口經營158個集裝箱泊位,年處理能力9725萬標準箱。根據德魯里2016年全球集裝箱運營商回顧及展望報告相關數據計算,以總吞吐量計,中遠海運港口占全球市場份額約13%,位居世界第一位。
許遵武認為,公司港口業務的全球化戰略會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同時,公司集裝箱業務和港口業務之間的協同作用也有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空間。
“以前的低運價是不理性競爭的結果,不論是航運企業還是客戶都在反思壓低運價的副作用,都意識到無序競爭最終損害的是客戶的利益。”許遵武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在市場企穩向好和改革重組成效的雙重利好作用下,中遠海控的整體經營狀況保持良好態勢,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集裝箱航運業務的單箱收入同比增長10.6%,箱量同比增長70.1%,碼頭業務的集裝箱總吞吐量同比增長6.4%,公司整體實現息稅前利潤(EBIT)約4.9億元。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