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福建船舶工業堅定實施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戰略,逐步擺脫以散貨船為主的傳統出口模式,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領域全面邁進。十年間,在全球航運市場波動與復蘇交替的背景下,福建船舶出口實現從復蘇、擴量到提質的歷史跨越,出口額持續攀升,產品競爭力顯著增強,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擴大。
2015–2020:深蹲蓄力,轉型攻堅
“十三五”期間,全球造船業陷入產能過剩與新船價格低迷的雙重壓力。福建船舶企業主動壓減低效產能,全力投入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的研發,逐步退出傳統中小船型競爭,為后續高端突破奠定堅實基礎。
2021–2023:強勢復蘇,結構躍遷
2021年成為關鍵轉折點,福建船舶出口額恢復至10–15億美元,首次批量承接歐洲高端船型訂單;
2022年出口額躍至20億美元,汽車運輸船(PCTC)、海工輔助船(OSV)等成為新增長點;
2023年出口額突破30億美元,同比增長50%,創歷史新高,福建制造的汽車運輸船手持訂單量進入全球前列,成為閃亮的“中國造船新名片”。
2024–2025:穩健攀升,紀錄刷新
2024年,福建船舶出口在高位基礎上保持穩定增長,綠色動力船舶實現批量接單,企業生產計劃排至2026–2028年。
2025年1–7月,出口額達116.7億元,同比增長33.7%,7月單月出口28.9億元,刷新歷史紀錄。目前,福建船企手持訂單覆蓋至2028年,保障系數超過3年,顯示出強勁的產業韌性和國際競爭力。
“新三樣”出口矩陣成型,滾裝船、液貨船、散貨船協同發力
福建船舶已形成以高附加值、綠色動力、特種船型為核心的“新三樣”格局:
滾裝船出口31.6億元,同比增長150%,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液貨船出口17.2億元,同比激增40.1倍,清潔能源船舶成為市場新引擎;散貨船出口47.1億元,仍保持12.6%的穩定增長。三大類船型合計占總出口值的84.7%,徹底實現從“單一散貨”到“多元高端”的結構轉變。
國際市場實現多元突破
福建船舶出口已形成歐洲高端市場、“一帶一路”新興市場和北美突破市場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對歐盟出口17.8億元,德國、荷蘭、馬耳他成為高端船型核心客戶;
成功進入北美市場,顯示國際認可度持續提升;
在東南亞、中東等“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市場份額穩步擴大。
國企領軍、民企外資協同發展的產業新生態
國有企業出口104.3億元,占比89.4%,同比增長30.6%,發揮產業壓艙石作用;民營企業出口11.4億元,同比增長62.2%,活力顯著增強;外資企業出口9693萬元,同比大幅增長200%,在細分領域快速成長。
2025下半年生產節點密集,高端船舶建設步入快車道自今年7月以來,福建船舶工業迎來一系列重大生產節點:
- 廈船重工為國際客戶建造的多個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項目相繼開工、試航、出塢;
- 馬尾造船多用途船、油化船實現提前交付,金槍魚圍網漁船順利下水;
- 東南造船多型油化船、平臺供應船集中開工、下水、交付;
- 福寧重工電動執法船、自航駁船批量交付;
- 福建國安船業客滾船建造與承接新單;
- 華海重工多型出口船加速建造、交付;
- 立新船舶集裝箱船、冷藏加工船等多項目順利推進。
持續深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省市縣各級專項資金支持下,福建船舶企業全面推動技術改造與數字化轉型,綠色動力船舶研發與智能制造水平顯著提升,為未來持續領跑全球高端船舶市場提供堅實支撐。
福建船舶出口的十年歷程,是一條從結構調整到高端突破的典型轉型之路。從散貨船到“新三樣”,從亞洲市場到全球布局,福建正成為中國船舶工業高質量出海的重要窗口,為完成“十四五”規劃做出福建貢獻。
來源:福建省船舶出口基地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