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1日,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表示,印度將設立一個2500億盧比(29億美元)的海事發展基金,用于為造船和修船業提供長期融資。
據稱,該計劃與印度總理莫迪的“2047年造船強國”目標一致。印度的目標是“2030年躋身全球十大造船國行列,2047年成為全球前五的造船國”,為此,印度正在大力投資基礎設施,以增強造船能力。
根據計劃,印度政府將為海事發展基金提供49%資金,剩余51%從港口和私營企業籌集。西塔拉曼將于4月1日開始提交本財年的預算提案。
印度的航運船隊一直無法跟上其貿易激增的步伐,包括能源進口和成品油出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政府計劃與煉油商和印度航運公司合作成立一家新的航運公司,旨在擴大船隊并減少對外國承運人的依賴。
西塔拉曼表示,政府還將推動造船集群,以提高船舶生產能力,增加印度建造船舶的船型和規格。“這將包括額外的基礎設施、技能和技術,以發展整個生態系統。”
為了進一步激勵船舶行業,印度還將為船東拆船提供40%的廢鋼價值補貼,補貼以信用票據形式發放,這些信用票據可以抵銷在印度船廠建造新船的費用。此外,造船和拆船業務所需物資的進口稅豁免將再延長10年。
印度政府一系列振興造船業的舉措被解讀為紅海危機后供應鏈壓力加深的結果。事實上,由于紅海危機,印度出口商正面臨運費不斷上漲的困難局面。根據世界銀行去年9月發布的貿易觀察報告,西亞、地中海和亞洲的運費是上一年的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