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政府與海事部門合作推出了一項綜合海事制造產業政策,旨在推動向更清潔能源過渡,并確保經濟和軍事安全。該政策于10月26日在鹿特丹公布,將在未來兩年內聯合投資6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65億元)用于造船業創新,以應對海運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機遇。
由荷蘭內閣特使Marja van Bijsterveldt提出的行業議程強調,迫切需要加強荷蘭在全球造船業中的地位,為建設有活力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奠定基礎。因此,荷蘭政府和海事部門承諾在2024年至2025年期間共同投資6000萬歐元用于造船業創新。該行業議程概述了加強海事部門、解決薄弱環節、提高安全和基礎設施復原力的關鍵戰略。
目前,荷蘭造船業面臨著緊迫問題,即海軍艦艇和專業工作船缺乏競爭性建造能力。為解決這一問題,荷蘭政府和海事部門將在未來兩年內各撥款3000萬歐元,用于技術和可持續創新。雙方將合作采取25項措施用于解決25個瓶頸問題,并將其劃分為五個行動方針。
為振興造船業,荷蘭政府和海事部門將以造船、改裝和修理中整合新技術、造船模式和收入模式為重點聯合開發五個先行項目,包括旨在降低建造成本和提高可持續性的“未來船廠”以及探索核技術在可持續航運中應用的“船舶核推進”等項目。其中還包括“海事總體規劃”,該規劃今年獲得了荷蘭國家增長基金2.1億歐元的注資,旨在建造多達40艘可持續航行的船舶,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氣、甲醇和氫等一系列替代燃料,并采用創新的碳捕集技術。
當前,全球船隊的平均船齡約為22年,船舶壽命通常為30年,因此預計在未來七年內將出現大量的船舶更換需求。該行業議程也為荷蘭海事部門定位,以迎合這一即將到來的需求。
荷蘭內閣特使Marja van Bijsterveldt強調,近幾十年來,荷蘭海運制造業在全球商用海船市場的份額大幅縮水,尤其是在亞洲。目前荷蘭造船成本比亞洲船廠高出20%至40%,因此有必要立即采取行動扭轉這一趨勢。
荷蘭經濟事務和氣候大臣Micky Adriaansens強調,必須投資于創新和可持續的經濟,以保持荷蘭的宜居性、繁榮和競爭優勢。以海運業為例,該行業面臨著與可持續發展、國家安全和全球競爭力有關的獨特挑戰。
荷蘭達門造船集團首席執行官Arnout Damen稱:“這項政策對荷蘭海運業來說是個好消息。政府和行業正在聯手進一步加強荷蘭造船業,并重點關注可持續性和安全性,該議程強調了造船業對安全和可持續國家未來的重要性。”